沟通是一门复杂又深奥的科学,既有它的独特处,更有它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业务素质,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与病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让患者畅谈自己的思想,而患者愿意与护理人员沟通的首要条件是和谐的氛围,有效的沟通能增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减少护患矛盾。
周大爷是一名退休干部,出院时我向他详细交待了注意事项,大爷一直都很配合我们,也在点头认可。由于大爷年纪大,我担心他有不清楚的地方,便追问道:“大爷,您听明白了没?”大爷一下就火了:“我又不聋也不糊涂,就这几句话能有啥听不懂的!”我立马解释说:“大爷,我不是那个意思。”
相信护理姐妹们在工作中一定遇到过上述情况,明明自己没有恶意,但一句话就把患者惹怒了,有时候明明是为患者着想,结果却引发了争吵。
调查显示,30%的护士不知道或完全不知道如何采用沟通技巧,83.3%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80%的临床护理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可怕的是那些出口伤人却未能察觉的语言仍频繁地脱口而出!
护理工作中把这几句话换个表达方式,帮助你避免护患矛盾。
1.“你听明白了吗?”
建议这样说:“我说清楚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是把责任归咎于对方的理解力,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在沟通中,“你”这个字眼会表达出一种对他人的论断,通常意味着说话者有资格评判他人,不被他人接受。“我说清楚了吗”,是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是一种平等的视角征求反馈,描述的只是自己对他人行为的反应,没有对行为的价值做出任何评判,这样的语气更加平和、舒适,更容易让他人接受。
2.“没看我这忙着呢,等一下。”
建议这样说:“好的,您稍等,马上来!”
护理工作忙碌繁琐,时常有患者临时来找护士解决问题,如果此时你正在忙,没办法爽快地回答“好的,来了!”你脱口而出的“等一下”,其实恰恰是患者最不想听到的回答。表面看是给患者的一种回应,但不带具体信息,会让患者觉得护士只是不想搭理我,加上每个人对等一下的定义不一样,是3分钟还是30分钟,答案不具体,会增加患者的焦虑与不满。护士的及时回应是在传递积极的态度,也能让患者感受到对他的重视,会让对方内心安稳。
3.“这个我不知道,你去问医生。”
建议这样说:“我帮您查一下或我帮您问问医生,看能不能帮到您。”
“我不知道”的话外音是拒绝、漠不关心,当患者提出的问题我们无法解决时,不要直接说不知道,这样很容易产生误会。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患者会感觉被你真诚以待,这样的沟通就会有效很多。
4.“不是已经跟你说了吗?你怎么又来问?”
建议这样说:“我再跟您重复一遍,麻烦您记住这些,对您恢复更有利,记不住也没关系,我会再次提醒您的。”
一次沟通后患者仍有疑问,应反思自己沟通的方式、方法是否合适,而不是一脸嫌弃,冷言冷语地埋怨患者理解能力差,最终对护患关系造成伤害。耐心并有技巧地讲一遍,更能让患者记住并心存感激。
5.“你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
建议这样说:“您的问题我了解了,您看这样行吗?
患者因对医院的环境设施不满意,WiFi信号不好、房间有蚊子而抱怨:“你们这么大个医院,服务设施一点都不好,我住得很不舒服,怎么办?”“没办法”会让对方觉得很不爽,让人觉得自己情绪未被接受,要求被否定,这样对方可能会被激怒,想要反驳你,于是情绪就会越来越高涨。有时患者说怎么办时,他要的不是办法,只是想看到你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有时候好态度要胜过好办法。
6.“这才刚入院,你问的这些问题后面就知道了,着啥急呀。”
建议这样说:“等手续办完,安定下来后,相关注意事项我会跟您详细说的。”
与患者沟通时切忌含糊不清,应该把能不能说以及什么时候可以说明确地告诉对方,不如坦诚地告诉患者你的预期安排,表示对他的尊重和重视,为后续进一步沟通做准备。
总而言之及,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得体的话语,使患者感到温暖并且产生信任,愿意与你交流,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护士应客观地予以解释,并耐心地介绍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的过程,通过唠家常的方式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积极的良性语言可以治病,消极的恶性语言可以致病,医护人员要学会在沟通中根据沟通对象、环境、时间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有效表达和患者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