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的每个星期天早晨一样,名医馆的诊室外早早的就排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许老师“望、闻、问、切”,辨“寒、热、虚、实”,有条不紊地接诊着。这时,一位50出头的中年妇女坐下来,开始叙述病情,她絮絮叨叨地描述着自己的症状,从头到脚,从起因到结果,从心情到症状。总之,她很痛苦,也很无奈,她感觉全身都不舒服,颠来倒去讲述着他的痛苦……
听了她长达20多分钟的描述,我们几个学生都有些不耐烦。我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电脑上显示的时间,已经超过下班时间了,而诊室外还有候诊的4、5位患者仍在耐心等待着。我心中早已悄悄给这位患者下了一个显而易见的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然而,许老师却等患者充分表达完自己的情况之后,再次和她确认了她想要表达的主要诉求,理清此次就诊希望得到解决的三个最主要问题,确立治则治法,最后开出方药,交代煎煮、服用方法以及饮食、起居调摄等注意事项。老师这样的耐心、细心让我很是敬佩。
患者走后,许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看,她此次就诊,讲了这么多,我为什么没有打断她,因为我认为‘医生也是一味药’,我们应该多给她一点时间。”那一刻,我们突然间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表达意愿,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病人积极的反馈……虽然,这不是第一次听许老师讲这个观点,却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是的,“医生也是一味药”!
医生治病救人,服务患者,大家平时理解的药,通常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药物。而医生这是一味药的重要方面就是语言沟通,即“话聊”,当然,此“话聊”非彼“化疗”,我们每一个患者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包括整个接诊过程的沟通交流,都要设身处地的对患者情绪和情感有个准确的把握与理解,这样不但可以更全面的把握患者的病情,还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接下来的治疗方法。只有医患对待疾病的目标一致,才能更好的通过治疗方法取得疗效,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比如,当面对的是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虽然从理性的角度我们知道病情的转归不容乐观,但作为医生,我们要考虑的首先是如何通过现有的技术条件去帮助患者解决疾病本身,这个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人文关怀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也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信心以及生活下去的希望,这也许早已超过药物本身的价值。
许老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导,让我感受颇深。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为医的境界,其核心是对生命价值的珍爱和对人格尊严的呵护。其实,有时医生也是一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