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中医医院骨伤三科记实
说起中医院的骨科,那是彝州的骄傲,得到楚雄地区老百姓的认可和好评。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发展,中医院骨伤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技术实力、规模、口碑,都成为楚雄州内首屈一指的知名专科。不仅是州内骨伤患者首选,影响力业已扩展到滇西及周边,很多病人慕名前来。经过多年专科建设,2010年骨伤科被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国家民族医重点专科。
随着医院骨伤科的发展壮大,骨伤三科于2007年分科成立。开放病床60张,有一支梯形结构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科主任罗成龙主任医师,业务精湛,勤学奋进,是云南省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楚雄州中医医院首届名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楚雄州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楚雄州第一批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楚雄州专家委员会委员。带领着团结、活力的团队,践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用精湛的医疗技术,特色的辨证施护,为患者提供超值、高效、优质的骨科医疗服务。#p#副标题#e#
中医,骨伤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医是医院的优势,几代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骨科的腾飞奠定了基石。骨三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辨证施治优势,结合传统疗法内外兼治,开展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熏蒸、中药封包、中频治疗、骨伤治疗仪、牵引、小针刀、穴位注射、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等特色疗法。中医药辨证施治是科室的又一特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特色治疗方案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特点,同时结合关节肌肉功能锻炼,指导病人的生活饮食起居,取得了恢复快、副作用少、功能受损少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有效控制了治疗费用,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骨伤的效优价廉作用,广受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只要病情要求,条件许可,一定要及时为病人减轻病痛;能保全肢体绝不截肢;能用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治疗,绝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这是骨三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识。今年4月份,周边县份上的陈师傅家5岁小孩与同学玩耍时不慎摔倒,导致左锁骨骨折,而且成角移位明显。焦急的家人带着孩子到多家医院检查,都说需要花费大约3000-5000元做手术才能医好小孩的伤,面对高额的诊治费及不可预知的手术风险,陈师傅犹豫了。后经一老乡介绍,陈师傅来到了楚雄州中医院骨三科,医生们认真地给患儿进行了相关检查,结合病人尽量降低手术风险的要求,提出传统中医治疗骨折的方案,给予患儿手法复位+外固定制动的治疗方法,整个治疗仅仅花了百余元。受益于此的还有一位因跌伤致左股骨粗隆下骨折的7岁小孩,因贫寒的家境,他的父母只筹到了1000元医药费,拿着仅有的1000元,辗转了几家医院,抱着试试看的希望,来到骨三科,医生了解情况后,经过反复分析病情后果断作出决定,采取保守复位牵引+多种中医特色疗法,通过精心护理,最终患者轻松康复出院,避免了因手术带来的痛苦,并大幅度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p#副标题#e#
西医,骨伤发展的有力保证
不断学习吸收现代医学的前沿知识,用先进的骨伤诊疗技术强化科室能力,是医院骨伤科发展腾飞的有力保证。西医的器械及手术优势,高精尖的技术应用,进一步为高难度的骨伤疾病患者谋福利。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科室管理的命脉,科主任、护士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责任重于泰山”。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骨三科发展的核心所在。科室十分重视医务人员医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本着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素质的原则,强化高年资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对年轻医护人员的“传、帮、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使科室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攀登技术高峰,是科室一直秉承的优良作风,罗成龙医生于1996年成功实施的全州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首开先例,填补了楚雄州内的技术空白。现在,科室在脊柱、骨关节创伤、骨病、人工关节置换、先天性疾患矫形、手足功能重建等方面均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开展微创骨科。微创技术指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疗效的技术。结合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术前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目前骨三科已能熟练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椎间孔镜)髓核摘除、长骨骨折的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微创桡骨远端复位克氏针外固定架固定术、微创髋(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等一系列微创治疗。#p#副标题#e#
彝医,骨伤发展的特色优势
来自南华县五街镇大村坡村委会的7岁患者罗琼在学校摔伤,左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因为是彝族,父母也不通汉语,到了几家医院医生都不能与他家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无法确定治疗方案。后来到骨三科求诊,一位懂彝话的彝族护士普琴香充当了临时翻译,患者最终得到了有效治疗。虽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举动,却给彝州的彝族患者带来家人般的温暖,架起沟通的桥梁。这样的事例在骨三科可是常见,科室里的医生护士都有彝族,会讲彝话,加之对乡里同族的亲切,来求医问诊的少数民族患者总能满意离去。
而对彝医彝药在骨科方面的挖掘应用,正是彝医医院的独特优势。
彝族药有显著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均有彝医药文献记载或在彝族地区长期使用;有些彝族药虽与中药基源相同,但药用部位不同;药用部位相同的,功效或用法不相同;在彝族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在彝族地区世代相传,历史悠久,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基础。一些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药物,如飞龙掌血、接骨丹、叶上花、叶下花、五爪金龙等,可应用于骨折、筋伤肿胀疼痛的治疗。彝医水膏药则是流传于云南彝医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彝医外治方法,在治疗跌打损伤时将彝药五爪金龙、菊叶三七、火把花等配方药物粉碎成细末,然后加入水、凡士林及医院自制骨伤药酒,调匀如糊状摊在棉纸或桑皮纸上,大小根据伤患处范围而定,摊好后敷贴于患处。药物的换药时间,根据伤情的变化、肿胀的消退程度及天气的冷热来决定,治疗方式灵活方便,真正达到个体化定制式治疗。这正是极具彝医特色的外敷水膏药疗法,应用简便,由于较好保留了原生药的生物活性,故治疗效果较好,主要适用于风湿、跌打损伤、疮疡等疾病。并且,已在201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多年临床探索实践,医院研发的骨伤科专用制剂7种,其中胶囊制剂4种(活血通络胶囊、甲珠胶囊、加味地黄胶囊、紫灯胶囊),口服中药制剂1种(腰椎合剂),外用制剂1种(血竭外用药酒),内服药酒制剂1种(骨折止痛药酒)。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骨伤三科全体医务人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践行“精益求精、热诚服务、精心诊断、耐心解说、细心治疗”的服务宗旨,在管理中实施了“温馨工程”,以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去满足病人的需求。
“我儿子患有精神恍惚症,丈夫患严重风湿病,在家时我还要照顾86岁的老母亲,刚入院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后来才发现在他们科室住院就像在家里一样温暖,他们态度和蔼、细心周到,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后,每天给我送饭、洗脸、洗脚、梳头等等,为我打理生活的一切,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患者李美芬如是说,现年61岁的李美芬家住楚雄市冬瓜镇龙河村委会大坡厂村,因盖房子从房顶摔下来导致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在骨伤三科全体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得以康复出院,出院时她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治病的理念和要求也在改变,罗成龙主任带领着科室医护人员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在诊治过程中不断寻找一些创伤小、费用少、疗效好的具有特色的骨伤疗法,并已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中医骨伤微创疗法”体系。
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运用中医骨伤“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正骨手法,使大多数患者的骨折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得到治愈。对于无法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法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则采用相应的手术或微创技术进行治疗。而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按照辨证方法,运用中、彝医方剂进行治疗,更在患者术口愈合后采用中、彝医结合进行外包、外洗、熏蒸、离子导入等物理治疗,各种技术相互配合补充,达到手术疗效好,术后康复快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
中医是基础,为骨科的腾飞奠定了基石;西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多年耕耘已经可以开展各类高难度手术;彝医是特色,有深厚的地区优势;而科研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创立优势骨科的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正是这种不拘泥于一家之见、开放包容的胸怀,博采众长,充分发挥了中医、西医、彝医的治疗优势,怀着治病救人的医者仁心,共同为骨伤科的发展献力,造福万千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