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楚雄州中医医院康复科收到一面承载着满满感激的锦旗,“手法精湛 技艺娴熟”几个大字朴实而真诚,不仅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肯定,更见证了康复路上医患携手的温暖故事。
患者李先生,因车祸伤致左桡骨远端、左锁骨肩峰段骨折,在外院行“左桡骨远端、左锁骨肩峰段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但他术后腕关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遂到我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
入院后,康复治疗师李加春为李先生进行康复综合功能评定,发现其左腕关节及左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与耐力下降、运动控制能力下降。针对其病情,康复科积极讨论治疗方案,中医采用中彝药内服、针灸等对症治疗,康复采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筋膜刀、PNF、MET、筋膜加压带、血流限制技术、肌力耐力训练技术、精准拉伸、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低频脉冲电治疗等康复技术。
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李先生的左腕关节及左肩关节功能持续好转。在出院之前,他特意为康复科送来锦旗,以表达对李加春康复治疗师和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作为康复治疗师,我见过太多的患者在骨科手术后陷入这样的误区:“手术很成功,接下来躺着养就行。”但临床经验告诉我们,手术只是完成了“结构修复”的第一步,真正决定肢体功能最终状态的,是术后康复这一关键环节。它不是可选的“附加服务”,而是让手术效果落地、让生活质量回归的核心保障。
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康复的意义更在于平衡“愈合”与“功能”,是将“修复好的结构”转化为“能用的功能”。骨骼愈合需要适当制动,但长期不动会导致肌肉流失(术后1周即可流失5%~10%肌肉量)、骨质疏松,反而延缓恢复。康复治疗师会根据骨折愈合阶段,设计从被动活动到主动负重的阶梯式训练,既保护骨痂生长,又维持肌肉力量与关节灵活性,避免“骨折愈合了,腿却用不了”的困境。
(康复科 李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