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 杏林风采

“彝州李时珍”——张之道

2017-03-13 15:15 来源:楚雄州中医医院 发布人:王晶 浏览:

   

  一位本可以靠离休工资安享晚年的老干部,一位本可以凭借高超医术赚钱发财的专家,一位本可以在繁华都市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却深居高山,过着清贫单调的生活。他跑遍云南山山水水,采集药材标本、拜访民间医生、整理各地民族医经验、免费为民族地区老百姓诊治疾病。他说:“抢救、继承、保护、发扬民族医药,是我一生的追求,抓紧做点事,才是我最大的享受……”

  张之道,男,彝族,1934年4月28日生,云南大姚人,中共党员,云南省著名彝族医药专家。1949年5月加入“民青”组织。1954年在禄丰县委秘书科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开始自学中医和民族医药。1966年在禄丰县干海资大队合作医疗站当“赤脚医生”,任负责人,带领13名“赤脚医生”从事民族医药工作并行医看病。1981年出任楚雄州药检所所长。1983年参加我国第一部彝药专著《彝药志》编写工作。

  1985年3月调到楚雄州中医医院民族医药科工作,任科主任。1987年因健康状况提前离休。1987年9月云南省林业厅聘请到省林业厅邱北县林药结合试点工作,指导民族药种植。1989年应成都军区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的聘请,从事研究所门诊工作,用民族药治疗疾病。1989年11月云南省公安厅、昆明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聘请为医生,从事民族药戒毒研究,研究出彝药“香藤戒毒胶囊”配方,并将“香藤胶囊”药方无偿给昆明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申报了“香藤胶囊”,并获国家药监局批文及公安部首先推广的戒毒药物。2001年2月张之道研究的“彝心康胶囊”“绿汁咳喘颗粒”“茯蚁神酿”被批准成为国药准字号新药。1997年11月28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出了张之道从事彝族医药的专题报道。2004年7月中央电视台12频道专题报道张之道从事彝族医药工作情况。2005年起参加《中国彝族药学》编写工作及“中国彝族药物标本库建设”等工作,并获省、州科技进步奖。2009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选为楚雄州敬业奉献模范,2011年被评选为“感动彝州”十大人物,2015年1月当选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彝医药分会副会长,2017年1月被云南省卫计委、云南省人社厅评选为“云南省荣誉名中医”。

  1958年,错划为“右派”的张之道被遣送到禄丰县一平浪小窝村监督劳动。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倍受疾病折磨而痛苦不堪时,他立志自学中医和彝族医药,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他一边接受劳动锻炼,一边自学《内经知要》《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滇南本草》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还先后拜访过彝、苗、壮、瑶、白、傣等民族医师60余人,学到了彝族民间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和绝招,通过20多年孜孜不倦的学习、潜心实践和拜师学艺,张之道同志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并带领当地13名“赤脚医生”办起了禄丰县干海资大队合作医疗站,自制多种彝药,为当地老百姓看病达数十万人次。七十年代中期,省州有关部门还组织省内各州县“赤脚医生”到禄丰县干海资参观考察学习。

  张之道在禄丰县干海资当“赤脚医生”时,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之弟子60多岁的彝医张树林在禄丰县仁兴乡用彝药治病已远近闻名,张之道主动拜张树林为师,张树林也悉心传教,并将彝医曲焕章治疗“心慌病”的秘方传授给张之道,希望他进一步发掘其效果,治疗更多的病人,张之道也把验证彝族先辈留传下来的彝药和秘方,并扩大其功效和主治范围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1978年张之道“右派”平反后,出任楚雄州药检所所长,他精心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彝药志》,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没有彝族本草专著的空白。1985年他调至楚雄州中医院工作,任民族医药研究科主任。工作期间,张之道同志带领科技人员制作蜡叶标本125种250份,自备彝药400多公斤,65个品种,诊治病人12586人次,开展了彝族药治疗鼻咽癌、肺癌等肿瘤疾病的治疗和科研观察。

  1987 年,张之道因健康状况提前离休。离休后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为规范彝族药药材品种标准,他上山采集彝族药标本;到邱北县为省林业厅从事林药结合试点工作;到成都军区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从事民族药研究;到戒毒所从事彝族药戒毒研究,并在此后十年间研制出彝药“香藤戒毒胶囊”“彝心康胶囊”“果依咳喘颗粒”“茯蚁神酿”……

2015年6月14日,张之道参加“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彝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彝医药文化学术交流会”。

现任云南省卫计委主任李玛琳(右一)为张之道颁发“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彝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聘书。

2017年春节期间,楚雄州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李能登门慰问张之道先生。

张之道采集的地道药材

张之道工作室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如今年过八旬的张之道虽然两鬓斑白,身体清瘦,但他为云南和彝州民族医药仍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近年来他参加了彝族药材标本库建设,参加了《中国彝族药学》《彝族药材标准》(第一、二、三册)的编写工作,出版了《彝药本草》专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开发民族药新药,弘扬我国优秀的彝族医药宝库,培养一大批民族医药专家、学者,为彝州培育新的经济产业支柱,让彝族医药走出彝州、走向世界,是他晚年唯一追求的奋斗目标……(州卫计委 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