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 杏林风采

博采众长,书写中彝医风采——“德医双馨好医生”王国忠

2018-08-27 16:02 来源:楚雄州中医医院 发布人:施尚宜 浏览:

       王国忠,男,汉族,1956年3月出生,主任医师。1982年12月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在楚雄州中医医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6年,先后担任过急诊科、消化肿瘤科、内一科、内三科主任,擅长诊治内科危急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工作表现优异,曾连续七年被医院表彰为“先进工作者”,是我院第一批名老中医,现退休返聘。荣获楚雄州首个“中国医师节”德医双馨“好医生”称号。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一名优秀的医生,总是善于不断学习拓展,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治学与修德的态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博学之。作为现代中医,他不仅对中医四大经典烂熟于心,还通读了西医的《实用内科学》,临床中博采众长,医不经师,方不袭古。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的同时,重视彝医理论学习及彝药的运用与开发。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彝族医论述要》一文入选《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参与研究彝药“民药胶囊”、“紫灯胶囊”,这些药疗效确切、广受好评,成为了彝药的一张名片。

  审问之。多年来看诊吹毛求疵,即使诊断明确,在辨证上还是会不断推翻再确认,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基于这种任何时候都带个问号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他精益求精的医术。不仅在专业上常常会反思,在和患者的沟通治疗中,他也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患者我会怎样?”这种换位思考,造就了一名有温度的好医生,让他在患者的心中越来越受尊敬。

  慎思之。“遣方如走棋,一动思三步”。一次,一位老奶奶因“咳嗽咳痰2年,再发,伴口咽干燥1月”于雨水后第二天来就诊,舌红苔白、脉数,王主任辨证肺燥津伤,予麻杏石甘汤主之。雨水之季何来燥,老师说燥为秋季所主,发于其他季节多由肺热时间过长消耗阴津而成,患者久病,日久郁而化热伤阴,则见舌红脉数,故燥热多由肺热所致,予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从这个病案不难看出他的“慎思”,没有一味照本宣科,而是从多角度出发寻求疾病的本质。

  笃行之。《中庸》里“笃行之”指要切实力行,而“精湛医术需要高尚医德来滋养”,“不知天地人者,不可以为医”,他总是说医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楚雄是彝州,许多山里来的彝族患者不会汉语,平时王主任就特别注意彝族病人与家属的交流,记下常用的对话,虽然他不会说,但简单的还可以大致了解。一天大早,病人太多挤满了整个诊室,一位彝族老大爹来看病,会听汉语但不会说,他一边说着彝话一边连比带划,急得满头大汗,王主任边安抚老人边问诊边比划,耐心细致的花了一个多小时了解清楚病情,开好药后又讲解药理,确保老人听懂了才让他离开。等看完所有病人,已经快到下午两点了,随便扒拉两口冷盒饭,又接着为下午的患者诊治。

  他从医30多年来,不管周末节假还是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都会第一时间赶回病房,几十年坚持下来,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他淡泊名利,一心为患。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敬业精神,用自己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谱写了中彝医医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