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半夜被手麻醒
甩甩手才能入睡
拿筷子夹菜总掉
打字时总感觉手指不听使唤
手里握不住重物
连拧瓶盖都吃力……
这可能是“腕管综合征”在作祟!
今年45岁的刘女士就是一位饱受腕管综合征折磨的上班族。
她因工作原因长期使用电脑,于两年前出现“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麻木刺痛,夜间加重,甩手后可缓解”等症状,近期发现自己右手大鱼肌萎缩,不仅握力下降、扣纽扣都困难,手指麻木、刺痛等症状也明显加重,甚至在咬手指后麻木才会有所缓解,遂到我院骨伤二科(上肢创伤骨科)就诊。
门诊医师在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后,建议刘女士完善肌电图检查和超声检查。检查显示其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右侧正中神经与腕管近端即远端增粗、腕管处变细,回声改变符合腕管综合征改变,明确诊断为腕管综合征。
入院后,医生结合其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制定了微创、美容入路的手术方案,并征得刘女士同意。该术式为微创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微、美容缝合、无需拆线,待术口愈合后术口瘢痕与腕横纹重合在一起,隐藏于腕横纹之中,避免了传统腕管综合征手术瘢痕粘连、影响美观等问题。
术后第二天,刘女士就感觉手指麻木和刺痛感明显消失了,住院一段时间后手指灵活度明显恢复,睡眠质量也大大改善,夜里再也没有被“麻醒”过。
等到术口基本痊愈后,刘女士笑容满面地出院回家了,还对骨伤二科(上肢创伤骨科)的医护人员大加赞许。
科普延伸:腕管综合征
腕管是由腕骨和韧带组成的狭窄通道,正中神经和肌腱从中穿过。当通道内的正中神经因各种原因受到压迫时,就会引发手部麻木、疼痛、无力等神经症状,这就是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是各类周围神经卡压导致的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典型症状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刺痛,夜间加重,甩手可缓解,严重时可导致肌肉萎缩。长期重复手腕动作的办公室白领、程序员、厨师以及孕妇、糖尿病患者是腕管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发病原因
1.长期重复手腕动作:长时间使用鼠标、打字、切菜等。
2.腕部外伤或骨折。
3.妊娠、更年期:激素变化导致水肿。
4.糖尿病、甲减、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
自测方法
1.根据典型症状判断
手指麻木(以拇指、食指、中指为主);
夜间麻醒,甩手可缓解;
握力下降(拿筷子、拧瓶盖困难);
严重时大鱼际肌萎缩(拇指根部肌肉变薄)。
2.简单自测
Tinel征:轻叩腕部正中神经,若手指有触电样麻木感,可能为阳性。
Phalen试验:双手背相对屈腕60秒,若麻木加重,可能是阳性。
如何预防腕管综合征?
记住三字诀——少弯、多动、支棱起来。
少弯:别让手腕长期弯曲,保持背伸15度左右;
多动:每小时甩甩手,多做“五指伸展运动”(张开手,用力撑5秒);
支棱:睡觉时佩戴护腕支具,把手腕掰直,让神经喘口气。
骨伤二科(上肢创伤骨科) 周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