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专家科普

【药食同源】梨子一身都是宝,看看你吃对了没?

2023-07-17 10:07 来源:楚雄州中医医院 发布人:小编 浏览:

梨的通常品种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极少数品种为常绿植物,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苹果亚科。梨不仅鲜甜可口、香脆多汁,而且营养丰富,不同种类的梨味道和口感都完全不同。

营养价值

梨果鲜美,肉脆多汁,酸甜可口,不仅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还具有清肺养肺的作用,多吃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梨果还可以加工制作成梨干、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等,也可用来酿酒、制醋。

药用价值

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根、枝叶、花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梨籽: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籽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梨叶:捣汁服,解菌毒,治小儿疝气。煮汁服,治霍乱吐利不止。煎服,治风。

功效作用

1.降低感冒机率。吃较多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梨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多吃梨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2.保护心脏。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能减轻疲劳,保护心脏,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

3.增进食欲。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从而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4.清热镇静。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可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5.消除便秘。吃梨子时舌头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因为木质及纤维等石细胞汇集而成,可刺激肠管,消除便秘。

6.预防骨质疏松。梨籽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

适宜人群

1.咳嗽痰稠或无痰、咽喉发痒干疼者。

2.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

3.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患者。

4.饮酒后或宿醉未醒者。

5.梨可清喉降火,播音、演唱、教师人员经常食用煮好的熟梨,能增进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

食用禁忌

1.梨性偏寒助湿,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畏冷食者应少吃。慢性肠炎、胃寒病患者忌食生梨。

2.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3.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食,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湿寒症状加重。

4.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

5.梨含糖量高,糖尿病者慎食。

6.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

7.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选择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8.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

9.脾胃虚寒而致的大便稀薄和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嗽痰白者忌用。

10.妇人产后、小儿痘后忌用。

11.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

文献记载

1.《千金·食治》:“除客热气,止心烦。”

2.《唐本草》:“削贴汤火疮,不烂、止痛、易差。又主热嗽,止渴。”

3.《食疗本草》:“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卒闇风失音不语者,生捣汁一合顿服之,日再服。”

4.《日华子本草》:“消风,疗咳嗽,气喘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吐风痰。”

5.《滇南本草》:“治胃中痞块食积,霍乱吐泻,小儿偏坠疼痛。”

7.《本草纲目》:“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8.《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9.《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