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践行党的二十大共筑清廉幸福家】王娅萍家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3-05-06 09:16 来源:楚雄州中医医院 发布人:小编 浏览:

家风是什么?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认为,家风并不只是那些八字箴言、六言警句的家训,家风也不完全是书本上的白纸黑字,或是严苛的条条框框。对我来说,家风是爷爷每日在饭桌前讲的故事,是爷爷身体力行一以贯之的俭以养德、廉以养心的好品质,是奶奶勤俭持家的好品德。家风就是你们优秀的品格感染着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记得儿时,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光就是爷爷一边唱着红歌一边哄我吃饭。有时爷爷唱的是《智取威虎山》选段,在那些铿锵有力的唱腔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有时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听着歌仿佛自己也化身少年英雄潘东子站在小小的竹筏上,眼神坚定地望向敌人;有时是《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万遍下功夫……”爷爷的歌声仿佛还在我的耳畔中回荡;有时是《三项纪律八项注意》,“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爷爷担任南华县县委副书记时,主要负责政策落实工作。记得那时,每天来找爷爷反映问题的群众络绎不绝,单位办公已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于是路上和家里都成了爷爷的办公地点。办公时间更不必说,无论是不是上班时间,也不论是周末或节假日,只要有群众来访,爷爷都会耐心接待。到了饭点,爷爷还会留下来访群众在家里吃饭。小时候我不喜欢他们留下吃饭,因为这样爷爷就忙着和他们说话,没空给我唱歌和讲故事了。

有时来访群众会带着自家的老母鸡、土鸡蛋、大米、大白豆到家里来,但走时,爷爷总是一并送出门去,坚决不收。因为爷爷为人亲和,办事有理有据,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都一一得到了实事求是、定性准确的处理,不论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还是工作中的大事小情,爷爷都能做到“句句有回应,事事有着落”,所以“老王同志”在群众中的威望很高,熟识或不熟识的都会来找他反映情况。

一些和爷爷熟识的群众遇到我时,常常会给我塞几颗白菜或一把蒜苗,拿回家爷爷一看,就对我说:“丫头啊,不拿群众一针线,歌里天天唱着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忘了呀!快去,把这十块钱给人送过去。”那时年幼的我还不解地问爷爷:“不就几块钱嘛,会有什么事?更何况你是真的帮助了他们啊。”爷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丫头啊,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党的干部,就更应该为群众办实事,这是人民赋予我的责任,而不是用来索取的途径。哪怕只是几块钱也不行!”一知半解的我也只好拿着钱再跑一趟。

我再长大一些后,爷爷仍保持着在吃饭时给我讲故事的习惯。尽管故事的内容和细节已经模糊不清,但我仍记得,每次讲完故事后爷爷都会和我讨论,说说故事里的人物哪里做得对,为什么说他做得对。我也每次经过思考认真回答,比如这个二儿子好呀,因为他不论贫穷还是富裕都能好好孝敬父母;比如那个路人拾金不昧,让等钱治病的大哥顺利手术;还有那个干部是个好官,身居高位仍能做到时刻心系人民,为民办实事……

那时爷爷的教导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扎下了根。直至多年以后,爷爷亲自见证我走上为病患服务的工作岗位,成为了身披白衣的战士,也见证了我光荣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见证了在他教导下我接二连三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看到我的成长,爷爷比他自己获奖还高兴,捧着我的荣誉证书一连几天在家里又唱又跳。

不论是在政策落实工作上,办理两千多个案件,帮助了四千多人;或是后来走上了别的工作岗位,帮助了更多的人;亦或是振兴发展了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等诸多事情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廉洁准则始终贯穿着爷爷的一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全家人。

哪怕后来退休在家,他也不许我们给政府、单位或是别人添一点麻烦。即便后来爷爷生病,也时常叮嘱我们:“我这点病不算什么,不要动不动就做核磁共振、CT这些检查,浪费医疗资源。也不要通知单位,单位上工作忙,不能因为我这点病就让他们放下工作来看望我。”

爷爷的红歌总也唱不完,给我讲的故事也总是充满新意,而我也总是听不够。长大后,我才明白家风其实就是我们家庭里耳濡目染的行为习惯和老一辈的循循善诱、唠唠叨叨、点点滴滴。那些我们当时不以为然的碎碎念,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默默扎根进我心田,让我长大后就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