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医结缘,开始于我的父母。从我记事起,家人就常因生病去看中医,这让我从小就对中医有了模糊的了解。因为父亲是一位疼痛患者,所以我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毅然选择了针灸推拿学专业,正式与针灸结缘。
记得刚步入大学时,是我的针灸学启蒙老师祁静为我打开了学习针灸的大门。课堂上,她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传统针刺的针具、配穴、刺法和手法等,其中手法是针灸学里最核心、最高妙的知识,一根小小的银针就可以达到各种神奇的效果。祁静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每一堂课的前5分钟都会让我们背诵中医经典,“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出循胃……”一直到现在,每当提起肺经,我仍然可以倒背如流。正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在大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一直受用至今,我由衷感谢祁静老师。
大学期间,我加入过很多中医社团,其中也包括针灸协会。不仅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师兄师姐,还得到了实战的机会,我们彼此信任,相互扎针练习,共同进步,收获满满。现在回想起那段美好的经历,仿佛就在昨天。
虽然在大学阶段积累了不少专业知识,但当我真正进入临床工作后,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才发现储备的知识并不够用,所以我养成了线上学习的习惯。通过线上观看针灸名家授课,下来实践验证效果,我学到了很多针灸方面的知识。比如用一个透天凉治疗湿疹,虚搓了不到1分钟,真的做出了凉感,效果立竿见影,这让我兴奋不已;烧山火目前做出过几次,但还远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基本功还需要不断地练习。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意识到中医针灸博大精深,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吾辈当以先辈为榜样,锲而不舍钻研学习。
针灸技术入门容易,学精难。毕业以后,我的针灸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熟练、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的状态,每次有点小小成绩或治好病人时,开心激动的情绪是有的,但也会遇到技术上的瓶颈,碰到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还有自己难以攻克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针法,我便会静下心来读一读针灸学的本源著作——《灵枢》,修一修“内功”,很多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就必须不断突破自我,提升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信任自己的患者。学医本身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止境,但欲速则不达,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说回针灸本身,传统针灸的主要技术含量在于手法。针灸大师张缙总结了历代单式针灸手法共有“二十四式”,分别是:揣爪循摄,摇盘捻搓;进退提插,刮弹飞摩;动推颤弩,按扪搜拔。二十四个单式手法有机组合,在空间时间内斟酌,打出飞经走气、气至病所、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诸多组合手法,能激发经气而达到治病的奇效。这是针灸最神奇的地方,也是最吸引我的点。
记得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例咳喘、大便不通的患者,我想通过刺肺经、大肠经来促进排便,但他不配合治疗。于是我便选择标本双郄的配刺法,一手在肺经郄穴用了一个取凉的方法,另一只手扎了一个大肠经温溜,一个往上刮一个往下刮,治疗了十分钟左右,患者自诉体内通畅多了,又留针了十分钟,他便说想去排便。其实光听针灸的原理和疗效,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抽象、玄乎,但只有真正接受过针灸治疗的人,才能亲身体会到它的神奇魅力。
如今,针灸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与认可,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了解和接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突破口。可巧手以继拙作,不可庸工以当精制。学习针灸的11年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静心、匠心、精诚是针灸学者必备的品质,传承祖国医学,造福患者健康乃吾辈之使命,能与针灸结缘,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