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角色转换。从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抚育孩子长大的父亲或母亲,从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成长为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教师,从看见白大褂就打针恐惧的小孩成长为站在无影灯下挥动手术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医者。这样的成长和转变在别人看来也许会很快,但只有自己才知道经历了多少时日,吃了多少苦。
一首《是妈妈是女儿》,唱出了天下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关爱,唱出了女儿因工作不能回应妈妈的关心和不被理解的困扰,同样唱出了医护人员的辛酸与无奈。在家里,他们是孩子的父母亲,也是自己父母心尖上的宝;而在医院,他们是履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天职的白衣天使,他们常常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顾不上家庭,只为了不负这一身白衣,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和比枪炮更可怕的病毒作斗争,从死神手中挽救患者的生命。
医院每年都会举办医师节、护士节庆祝活动,对优秀医护人员进行表彰,他们不仅是医院的普通一员,更是彰显医护群体风采和力量的舞者。在医院组织开展的合唱比赛、创意画展、书画比赛、读书会、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中,他们又化身艺术家和运动员,那动听的歌声,那一幅幅运用中彝药材拼贴出的创意画作,那运动场上矫健的英姿,让人不得不感叹医护人员的全能。
2020年以来,医院相继建成了中国彝医药博览馆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展厅,院内职工中涌现出一批文化素养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讲解员。她们不仅是医护人员,还是宣传医院文化和彝医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科普教育的新生力量。在医院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彝医药博览馆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科普基地、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去年又顺利通过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实地评审,作为医院科普讲解队伍中的一员,我由衷感到自豪和骄傲。
生活中,抛去医务工作者的身份,我们还可能是病人的角色,生病的时候其实又完成了一次角色的互换,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更能体会到患者的不易。这样的经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它能让我们更理解患者,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做好人文关怀,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省心、暖心、贴心、舒心、放心的服务。当然,我们也希望广大患者在就诊时能够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增进双方的关系。
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我们的生命更具厚度,也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处在什么角色身份上,我们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家做一个好儿女、好父母,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上做一个好职工。职业赋予了我们崇高而神圣的职责与使命,我们更应当履行好医者的责任,不负人民群众所托。
(中彝药研发制剂中心 王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