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篇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译文】
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吟诵篇
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故事篇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诵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正好可以利用光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成为了御史大夫。
时代篇
用心为民服务 用爱谱写华章
——记云南省医德标兵陈海玲
有一种关怀是无私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如果把医院比做生命之树,功能科就是那树干上的一个分支。常常见到,她身着象征生命的白色工作服坚守在超声检查仪旁,时而轻声询问,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探头挥舞。她就是用亲切和赤诚奉献给患者的楚雄州中医医院功能科主任陈海玲。
病人至上 爱岗敬业
上午7点30分,她准时到达医院,确认当天的排班,提前打开机器预热。从不忘先在杯子里装满水,因为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她,如果不把水杯放在超声检查室,那么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她都可能无法挤出一点时间去为自己倒一杯水。不到8点,过道里已经坐满了患者,导诊台已经排了很多号……
下午6点,脱下工作服还未来得及离开科室,总会遇到一些赶路来做检查的患者,看到患者饿着肚子、憋着尿远道而来,她打起精神复又穿上工作服继续检诊……
这样的工作,她从事了22年。多少个日日夜夜,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不论严冬还是酷夏,不论白天还是深夜,不论休息还是下夜班,她的手机永远24小时在线,只要病人需要,她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平易近人 待患如亲
去年的除夕,正逢她值班,当晚接诊了一位身子沉重、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在检诊交流的过程中,得知老人无人陪护,还饿着肚子,检完后陈海玲便把医院为值班医生准备的年夜饭送给了老人,嘱咐她趁热吃,老人激动得抖着手,含着泪连声说:“谢谢好心医生!”陈海玲只是宽慰的一笑,转身接诊下一位患者……
工作多年,陈海玲一直拒绝收受患者表达谢意的礼物,但还是时不时收到一些特殊患者赠送的无法拒绝的“礼物”。比如85岁患者忍不住解在检查床上的大便,襁褓中的婴儿直击脸颊的“热流”……她都微笑着接受了这样特殊的“礼物”。
传帮带教 科室和睦一家亲
业不精无以立己达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陈海玲坚持不懈钻研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及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利用休息的时间外出学习,把得到的知识归纳、整理、总结,教授给科室其他人员。她常常强调作为一个医生“求精”的重要性,她深切感受过医疗技术的精准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她总说:“医院给了我们学习的空间,就要早日练就技术为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为医院的发展增砖添瓦。”
生活中的陈海玲却像个邻家大姐一样,在姑娘们有困难时挺身而出,主动帮忙,若是科室里的人生病住院,她都会抽空去看望慰问。功能科团结、和睦、融洽,像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在陈海玲的带领下,科室连续两年被医院评选表彰为先进集体,她本人也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和医院表彰,2次被州卫生计生委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医院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4次被医院表彰为先进工作者,还被评选为楚雄州中医医院首届名医、云南省医德标兵。
做一名好医生,是用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娴熟的超声实战经验、高超的操作技能、高尚的医德医风做铺垫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我的微笑,是您伤痛中一缕温暖的阳光。我对职业似母亲对孩子,尽心尽责。我用心化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心灵的创伤,我用美好心灵和精湛技术呵护每一位病人,使病人的生命延续。”这就是陈海玲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