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依然是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占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的40%以上。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上治疗血脂异常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首推的治疗手段是生活方式的调整,但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使用降脂药物,而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
作用和机制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说起来比较复杂,但其实原理比较简单。它们就像是胆固醇合成的“拦路虎”,专门对付一种叫HMG-CoA还原酶的东西,而这个酶是制造胆固醇的关键。他汀类药物一出手,胆固醇就少了,这样一来,血液里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降下来了,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会适当上升。同时,它还能帮忙降低三酰甘油(TG),让血脂结构变得更健康。总体来说,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较为全能的调脂药,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7种。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特点
1.洛伐他汀与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是第一个上市的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是第二个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是以洛伐他汀为基础,在结构上做了很小的改动。两者性质类似,降脂强度为中效,辛伐他汀更为常用。
两者作用时间较短,需要在睡前服药,可以发挥最大降脂效果。
两者均通过肝药酶CYP3A4代谢,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多,联合用药时要加以注意。
2.普伐他汀
为中效他汀,不通过肝药酶代谢,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不良反应较少,对血糖影响较小,短效,需要在睡前服药。
3.氟伐他汀
为中效他汀,主要通过肝药酶CYP2C9代谢,与部分药物有相互作用,短效,需要在睡前服药,现在应用较少。
4.阿托伐他汀
为强效他汀,且长效,每天固定时间服药即可。主要经肝药酶CYP3A4代谢,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多,联合用药时应注意。
5.瑞舒伐他汀
为强效他汀,且长效,每天固定时间服药即可。主要经粪便排泄,部分经肾脏排泄,很少部分经肝代谢,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联合用药时安全性较高。
6.匹伐他汀
为中效他汀,且长效,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服用剂量最小的他汀类药物,主要经粪便排泄,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副作用少,对血糖的影响最小。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这么多的他汀类药物,究竟哪一种最好?
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人需要选用强效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的人选用中效他汀为宜;血糖情况不好者,可以选用对血糖影响小的他汀;肾功能不好者,可以选肝代谢的他汀;如果需要与较多药物联用,可以考虑用与药物相互作用少的他汀。总之,在不同情况下要进行不同的选择,最好遵循医嘱或咨询专业药师。
服药注意事项
1.注意用量:他汀类药物剂量每增加1倍,其降脂效能仅额外增加5%~7%,而且不良反应增加显著。因此,建议严格按照标准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不能擅自增加剂量。
2.定期体检: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需定期复查血脂四项、肝功能、血糖、肌酶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3.注意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尽量避免食用葡萄柚(西柚),二者相互作用可增加肌病风险。同时服药期间避免酒精摄入。
4.合并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者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
5.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者不宜使用他汀类药物,有肝病史者应慎用。
6.健康生活方式:服药期间也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以达到最佳的降脂效果。
(临床药学办 夏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