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外三科(胃肠疾病科)消化内镜室成功完成院内首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粘膜下肿瘤。
患者女性,49岁,诊断为直肠粘膜下肿物,完善相关检查后于7月7日进入内镜室治疗,在内镜室医护人员精心配合下,成功实施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肿物切除。耗时约45分钟,术后患者状态良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肿瘤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
与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ESD的优势在于:
1.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
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3.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4.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ESD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
(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来源于固有肌层),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不主张勉强剥离,有丰富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
总之,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我院内镜下治疗的空缺,为广大胃肠病患者提供便利。
科室简介
我院外三科(胃肠疾病科)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先后开展了腹腔镜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ME)、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NOSES)手术、腹腔镜直肠癌TME超低位保肛术、腹腔镜外翻脱出式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助及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下扩大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D3淋巴结清扫)、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Miles)、直肠癌根治术(Hartmann),腹腔镜近、远胃癌根治、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腹腔镜下腹股沟疝(TEP、TAPP)修补术等,给患者最为精准、有效的治疗。
咨询电话:0878-312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