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是安全分娩的第一道屏障和安全准备。
在十月怀胎的每一天里,孕妈妈的生理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朝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滋生高危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孕期的最佳检查时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防孕期并发症,降低难产率,保护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健康,防止早产、死产、死胎的发生。
那么产检什么时候做?做什么?今天奉上产检全攻略,请准妈妈们查收!
产前检查什么时候做?
一般将妊娠分为3个阶段:妊娠头3个月,即妊娠12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妊娠中期的4个月,即妊娠13-27周末,称中期妊娠;妊娠最后3个月,即妊娠28周之后,称晚期妊娠。
首次产检:发现怀孕后即需到医院检查,如果孕前未做过检查,首次需要行妇科检查,并且要做超声检查,以确定宫内妊娠及孕龄。若能看到胚胎心管搏动,代表胚胎目前处于正常状态,则要详细问诊、身体各个部位检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同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登记孕产妇基本信息,进入孕产妇系统管理。
复诊产检:周,每4周产检一次;周,每2周产检一次;36周以后,每周产检一次。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随时到医院检查。
产前检查做什么?
初次产检:1.需详细询问月经情况,准确推算孕周及预产期。
2.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甲功、凝血功能、电解质、优生十项、地中海贫血筛查、感染指标、彩超等。
复诊产检:不同孕周检查的内容有所不同。
基本检查项目包括:体重、血压、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等。千万别小看体重与血压的监测,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母婴健康,孕期平均体重增加为12.5kg,孕前肥胖者增加8~10kg为宜。复诊有可能需要做B超及相关血尿的检查,医生一般会在本次产检结束以后,告知下一次产检的内容、注意事项、预约B超等,减少不必要的往返。
产前检查重要事件提醒!!!
妊娠11~13周6天:行超声检查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T),就是常说的“小排畸”,大约可以筛查出60-70%的染色体异常和10%的解剖结构异常。需要提前预约,NT值大于2.5mm属于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做一些相关检查。
妊娠15~19+6周:行B超检查一次,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血清学筛查。此时是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查的最佳时间,也是高龄或高危孕妇产前诊断行羊水穿刺的最佳时间。具体适合做什么检查,医生会给出建议。特别要提出的是,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一般不行唐氏筛查,建议产前诊断。
妊娠20~24周:行系统超声检查,就是常说的“大排畸”,是孕期最全面的一次筛查胎儿生长和结构性异常的检查,一定要提前预约。
妊娠24~28周:行OGTT筛查妊娠期糖尿病,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喝糖水”。
妊娠30~32周:行常规超声检查,复查甲功、肝功等。
妊娠32或34周:开始行胎心监护(NST)。
妊娠35周:行阴道分泌物B族链球菌的培养。B族溶血性链球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围产期严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能引起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期感染以及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等后果。建议及时检查,排查危险。
妊娠36周后:每周1次NST检查。
妊娠37周始:医生会通过阴道检查进行骨盆内测量、做胎儿彩超确认胎位、估测胎儿体重,再依据准妈妈有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情况、各项化验结果等,对准妈妈和宝宝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初步决定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
此时孕妇已接近生产日期,可开始准备入院用品,随时注意胎儿及自身情况,腹部发硬、尿频严重、胎动减少、阴道血性分泌物等都是临产征兆,破水时马上平卧,急送医院。医生进行胎心监护、彩超检查,了解羊水及胎儿在子宫内的状况,若超过41周还没有分娩迹象,孕妇应考虑住院催产,逾期越久,胎儿将面临缺氧危险。
说了这么多,重点只有一个,希望大家能明白产检的重要性,正视产检并做好每一次产检。错过了产检时间,有可能得不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可能导致不良妊娠。
宝宝的健康不能用概率去赌,很多健康隐患在提前发现的基础上,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伤害降低或完全消除。
祝愿每位准妈妈都能诞下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