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的习俗自然也都贯穿至今,其中酒文化就是众多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过年为什么要饮酒?
▶ 新春岁酒,古已有之。屠苏酒,是在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美酒,又名岁酒。古人尤其喜欢在过年时饮酒,过去甚至还有“无酒不成礼”的说法,尤其在春节、祭祀和庆典活动时更是如此。
▶ 饮酒是辞旧迎新最好的打开方式。春节到来,旧的一年过去,迎来新的一年,饮酒则变成了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
▶ 为年夜饭增添色彩。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一年未见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年夜饭免不了要喝点酒,过年要有好气氛,新年才有好盼头,因而有酒的宴席,年味儿才浓,才有过年的气氛!
▶ 饮酒话家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家人的沟通越来越少,但是酒如催化剂般,总是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让人打开心扉,愿意同家人沟通与交流。
▶ 适当饮酒助消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餐桌上的食材花样也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吃多了着实令人身体不适,而适当的饮酒有助于消化。
但是,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际顶级综合性科学周刊《Nature》在2018年1月份发表的一篇文章可谓是给酒重重的泼了一盆冷水。
这篇研究报道来自有着“诺贝尔奖孵化器”之称的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MRC实验室。这项研究证实了酒精会对身体干细胞造成不可逆的遗传损伤。这项使用转基因小鼠的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信服力的证据——即酒精代谢产物通过使细胞中的DNA双链断裂而诱发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从而提高癌症发生的风险。
二、酒精的致癌元凶是谁?
上面我们提到“酒精代谢产物”导致了一系列改变,那么这个“代谢产物”是什么呢?它就是乙醇(酒精)在体内的初级氧化产物——乙醛。
研究人员描述的“损伤”主要发生在造血干细胞中。研究人员通过染色体分析和DNA测序发现,乙醛会导致小鼠造血干细胞DNA双链断裂。此前已有研究证实,在体外细胞培养试验中,乙醛也的确会导致癌症。乙醛对于人体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当我们喝了点小酒下肚,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
当然不是!
针对乙醛对DNA双链的这种损伤,人体自带有两层防御机制,这两道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乙醛的损害,保护我们的机体。
防线一:乙醛脱氢酶(ALDH2)
这种酶能够将乙醛分解成无毒害的乙酸盐,作为细胞的能量来源之一代谢掉,这也是酒的热量所在。不过ALDH2是个不太乖的基因,携带ALDH2功能缺失突变的人非常之常见,全世界大约有5.4亿,而且大多是东南亚人。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ALDH2突变携带者能够占到总人口的36%,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食道癌发病率如此之高。
重要提醒:喝酒脸红是这一道防线缺失的主要表现!我国ALDH2功能缺失突变的人不在少数!
防线二:FANCD2蛋白
上面提到的第一道防线ALDH2突变的人,也不过就是一喝酒就脸红,危害似乎并不是特别明显。这就要靠第二道防线,FANCD2蛋白带来的保护效果了。
FANCD2是一种DNA交联修复蛋白,在DNA受到损伤时,它可以把DNA修正到正常状态。FANCD2是个非常重要的基因,它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很容易断裂,DNA修复也会出问题。
防线一和防线二两者一起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相当重要。上文提到的《Nature》文章中的研究证实,同时敲除ALDH2和FANCD2,在给小鼠喂酒的情况下,DNA修复能力和对乙醛的抵抗力都降为了正常的1/600,就算不喝酒,小鼠也很容易产生癌症和造血功能障碍,甚至白血病。
与此同时,该文章作者还强调,无法有效地处理酒精会使DNA受损伤的风险增高,从而使某些癌症的风险也增高。重要的是要记住,酒精清理和DNA修复机制并不完美。因此,酒精仍然会以其他的方式导致癌症,即使对那些防御机制完善的人也一样。
由此可见,即使两道防线都“健在”的人,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更别提那些防线缺失的人了。
酒精早已被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人体至少有7个部位的癌症都和它有着明确的联系:口咽、喉部、食管、肝脏、结肠、直肠和乳腺。在这其中,随着饮酒风险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口腔、咽部和食道部位的癌症。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平均每天摄入酒精50克以上的人在这些方面的患病风险大约是不饮酒者的4~7倍。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癌症预防专家Linda Bauld教授说:“这项发人深省的研究强调,酒精对人体的损伤不仅仅是一场宿醉,还会对细胞造成损伤。我们知道,在英国每年有12000起癌症病例是因酒精而起,所以少饮酒真的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三、少量饮酒低风险,但并非绝对安全
目前,各国健康机构对于饮酒的建议一般都是“限量”,例如中国建议成年男性每日的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美国肿瘤协会(ASCO)的建议是:“女性每天饮酒不超过1份,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1份酒精=1听(341毫升)啤酒,或1杯(142毫升)红酒,或1小盅(43毫升)烈性酒。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是对“适度饮酒”的定义。目前给出的限量建议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安全剂量”,而是“低风险剂量”。从癌症风险的角度来看,没有办法划出一条绝对安全的线。研究数据显示,少量饮酒者口咽部、食道和乳腺的癌症发病率比完全不饮酒者依然是轻度升高的。
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为了健康少喝酒或者不喝酒!
四、少量饮酒有益于心血管疾病是真的吗?
在《成瘾》(Addiction)期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珍妮·康纳综合既往研究文献,再次向世人强调了饮酒可导致的健康风险。
成年人选择少量饮酒,承担轻微增加的癌症风险。不过,如果只从健康角度考虑,“不喝”是更好的选择,毕竟饮酒不能带来任何明确的健康益处,也没有任何营养物质是必须从酒中获得的。
那“少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呢?康纳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虽然在不少研究当中,少量饮酒的人看起来都比不饮酒者心血管病风险更小,但是必须要强调,这种趋势很可能来自研究分组的失误:如果只调查当下饮酒情况,就会把戒酒者错误地划进“不饮酒组”,这会拉高基线患病率,造成虚假的下降趋势。另外,少量饮酒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也还没有足够合理的原理解释。
温馨提示
酒,对于我们的传统佳节和日常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酒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考虑,切记适度饮酒,不酗酒,不贪酒,尽量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