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课堂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养生小课堂

【端午】“粽”享中医味,沐足正当时!

2022-06-06 16:12 来源:楚雄州中医医院 发布人:小编 浏览:

  高温闷热、绵绵雨水随机交替,体验过乍寒乍暖的初夏,壬寅年的端午热浪来袭。

  端有“初”的意思,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每年五月被称为恶月、毒月,而端午也称恶日、毒日,因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

  为安度暑日,民间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避毒驱邪,防病强身。

  吃粽子——益气健脾、开胃消食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而吃粽子能够健脾开胃、祛除燥热,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糯米性平,味甘,素有药米之称,益气补中,止泻滋肾;红枣性温,味甘,养血健脾,益肝美容;红豆性微寒,味甘酸,解毒抗癌,健美减肥;猪肉性平,味咸,补肾养血,滋阴润燥;包粽子用的粽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苇叶清热解毒,健脾开胃。

  佩香囊——避秽防疾、驱蚊虫

  香囊多用不同的中彝药配以丁香、艾叶、广木香等芳香性强的草药,一起研成细末装进彝绣的小布袋中,制作出不同功效的中彝药香囊,有驱蚊防虫的、清暑消热的、开窍醒神的、化湿开胃的,还有安神助眠的。

  香囊的挥发性强,如: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能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提神理气,温中解表;佩兰、艾叶、川穹等芳香扑鼻,均具有清神醒脑、驱虫防病的功效。

  挂艾叶菖蒲——避毒驱邪、温补阳气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时,家家大门外都要悬挂艾叶和菖蒲,相传可以治百病、招百福,祛除毒物,护佑健康。

  艾叶能温气血,散寒湿;菖蒲药性苦温,芳香开窍。患有咳嗽感冒的人,可将干艾叶煮泡后熏脚和泡脚,疗效显著;若将艾叶、菖蒲混合点燃在室内熏,既能净化空气,又能祛病防疫。

  煎汤沐足——疏肝清热、健脾祛湿

  端午时节用中草药煎汤足浴也是日常保健的一种方法。

  素体体质偏热的人群易因肝火偏盛而出现头痛目赤、鼻腔出血、眼花耳鸣、咽痛、烦渴等症;素体脾胃虚弱的人群易因湿气重而出现腹胀满、肠鸣腹泻、身体沉重、心烦等症。

  针对这两种人群,我院治未病中心拟定了端午特供——疏肝清热足浴方和健脾祛湿足浴方,有需要的朋友可到治未病中心和便民门诊开具。

  饮雄黄酒——驱五毒、防疾病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谓的五毒是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每到农历五月这五种毒虫也开始活跃。《本草纲目》云:“雄黄有除湿、祛风、杀虫、解毒之功效。”

  把雄黄粉末掺在酒里调成雄黄酒,再用菖蒲、艾草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或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将雄黄粉末掺在水中,大人小孩用以洗脸洗身,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皮肤病作用。

  温馨提示:雄黄中含有大量硫化砷,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质,人服用后,轻者呕吐、头昏、腹痛,严重者可使肝、肾、肠、肺受损甚至危及生命。故雄黄酒切不可内服。

  饮食注意人群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易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做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食用,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

  胃肠病患者:粽子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又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加入红枣、豆沙后含糖量很高,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

  端午时节,除食疗、香囊、足浴外,起居和运动调养也必不可少。《黄帝内经》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端午期间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夜卧十点半之前,早起六点左右,午睡二十分钟至半小时可养心。晨起练健身功法,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是非常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