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你认识牙齿
1、牙齿的外形
2、牙齿的形态及功能
二、人一生中有几副牙齿?何时萌出、替换?
每个人一生有两副牙齿。
第一副:乳牙
1、共20颗,在出生后第一次萌出
2、婴儿6-7个月时开始陆续长出
3、两岁半左右全部长齐
4、六岁左右开始替换,12岁左右替换完毕
第二副:恒牙
1、共28至32颗
2、第二副牙齿终生不再替换
3、6、7岁后开始萌出
4、12-13岁时28颗恒牙基本长齐
5、17岁以后可能长出“智齿”
三、蛀牙是怎样形成的?
龋(qǔ)齿,俗称虫牙,又称蛀牙。
从小家长就告诉我们:“小孩子不可以多吃糖,不然会被虫子吃掉牙齿。”真的是虫子在咬你的牙齿吗?其实,是酸在腐蚀你的牙齿。
四、哪些口腔不良习惯会导致牙齿的异常?
口腔不良习惯常见于儿童幼年期,也有少数患者在年龄较大时产生。多数属于无意识的行为,仅少数是有意识行为。吮指、吐舌、咬下唇等不良口腔习惯,可能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口颌畸形。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劝导,或尽早到医院诊治,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帮助戒除不良习惯。
1、吮指习惯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婴儿期均有吮吸手指的习惯(吮拇指较多见),但持续时间不长。
随着年龄增长,一般2岁后会逐渐减少而慢慢消失,如果吮指习惯一直延续至3岁以后,并对牙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则被认为是口腔不良习惯,需要进行治疗。
2、舌习惯
舌习惯包括吐舌、舔牙及伸舌习惯。
吐舌时舌置于上下前牙之间。由于舌肌的压力抑制了上前牙的牙合向生长,形成前牙区梭形开口的开牙合畸形。
舔牙习惯是因为常用舌舔牙弓中的间隙、残冠、残根等而形成。舔上前牙时,引起上前牙唇向倾斜,导致前牙深覆牙合、覆盖;舔下前牙时引起下前牙前突,导致前牙反牙合;若同时舔上下前牙,则引起上前牙及下前牙的前突,或导致双牙弓前突(俗称“哨牙”)。
伸舌习惯常是因为扁桃体肿大而呼吸不通畅、牙弓缩窄而舌的侧向活动受限,常造成开牙合畸形。若舌前伸时,下颌也随之向前,则可引起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
3、唇习惯
不良的唇习惯包括咬下唇、吮吸下唇、吮吸上唇等,较常见的是吮吸下唇,长期作用可以使上颌前突,上前牙唇倾,造成上、下颌间关系的异常。
同时,由于错牙合的发生会破坏正常的唇齿关系,引起上唇过短、开唇露齿等,严重影响儿童的外观,应及时求医,及早消除不良习惯。
4、口呼吸习惯
口呼吸时上下唇张开,气流通过口腔。
长期的异常动力形成上前牙前突,面部狭窄,开唇露齿,上牙弓缩窄,腭盖高拱及下颌后缩畸形。
其原因常见于鼻道异常如鼻道狭窄、鼻中隔偏曲、鼻道息肉、鼻炎、扁桃体肿大等引起的鼻呼吸道堵塞或部分阻塞,也有鼻道正常而习惯性口呼吸者。
因此,对口呼吸者,首先要检查有无鼻道阻塞情况,若有鼻炎等疾病应积极治疗,防止阻塞性口呼吸的发生。在没有鼻道阻塞的情况下,可矫正治疗,纠正不良习惯。
5、偏侧咀嚼
可使牙弓向咀嚼侧旋转,使下颌向咀嚼侧偏斜、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
五、四招教你预防龋齿
(一)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建立良好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含氟牙膏。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1、牙刷紧贴牙面45°角
2、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
3、先下牙再上牙,先左边再右边,先外面再里面,咬合面要来回刷
4、 每个牙刷8-10下,还要刷刷舌头
5、刷净全口需要3-5分钟,晚上刷完牙后不要再进食
正确使用牙线:
1、提倡每天用牙线
2、清洁牙间隙、牙龈底下等牙刷不易到达的部位
3、四岁时可开始使用
4、八岁时可以独立使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均衡饮食(精细/粗纤维食物)
2、控制食糖的量和频率
3、睡觉前不要进食甜食
4、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和酸性饮料的饮用
5、合理使用木糖醇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