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专家科普

小孩食用木耳后中毒!儿科医生提醒:泡发木耳时务必注意时间!

2023-05-04 09:41 来源:楚雄州中医医院 发布人:小编 浏览:

2023年4月17日21时许,楚雄州中医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急诊入院的患儿。据家属描述,孩子于4月16日20:00和4月17日8:20在家中两次食用炒木耳,然后皮肤出现肿胀症状,家属自行使用999皮炎平软膏涂抹但无好转,随后带孩子到外院诊治,医生予肌注“异丙嗪”、口服抗过敏药物以及中药熏洗(具体不详)处理后,孩子的皮肤肿胀症状没有好转反而逐渐加剧。

随后家属连忙带着孩子到我院皮肤科就诊,皮肤科考虑是“过敏性皮疹”,予输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地塞米松及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外用地奈德乳膏、哈希奈德溶液等抗过敏、抗炎治疗,但小孩的症状仍未得到缓解,肿胀迅速蔓延至双上肢,情绪也很不稳定,表现得烦躁不安。

家属又带着小孩到儿科咨询,经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她的妈妈才想起孩子是在清晨进食后不久就出现了面部皮肤瘙痒,同时他的祖父也出现口唇肿胀的症状。儿科医生反应迅速,考虑小孩的症状可能与食物中毒有关,仔细询问所吃食物后,初步判断为“木耳中毒”,紧接着迅速收治到儿科进行治疗。

治疗进程

入院第一天:患儿皮肤肿胀明显,双眼因肿胀无法睁开,隔空抓物,双上肢皮肤肿胀,伴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入院后儿科医护立即将患儿搬至避光病房,并叮嘱家属避免让患儿接触紫外线和太阳直射,予心电监护、吸氧、指脉氧测定、禁食处理,抽急诊血常规、感染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等检验,并予异丙嗪肌注镇静、水合氯醛口服镇静、洗胃、呋塞米利尿、开塞露灌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等治疗后,患儿夜间仍有间歇性烦躁。

入院第二天:经积极治疗,患儿皮肤仍有肿胀,但烦躁减轻,无胡言乱语,入院时急诊血常规及血生化显示感染指标明显升高,肝功能轻度受损,肾功能基本正常,心肌酶、BNP稍升高,电解质正常。针对患儿情况,儿科予头孢唑肟钠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改善血管通透性、抗过敏,西咪替丁护胃、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

入院第四天:患儿颜面部及眼睑肿胀较之前明显消退,双上肢肿胀消退,烦躁减轻,但患儿皮肤瘙痒加重,并出现水疱疹,部分破溃。儿科予局部换药、疱液培养、抗过敏、减轻患儿水肿治疗。

入院第五天:患儿颜面部肿胀明显好转,颜面部及手部疱疹破溃。医生叮嘱家属注意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创面感染,继续予抗感染、抗过敏、护胃治疗。

经过9天的积极治疗,目前患儿皮肤肿胀已基本消退,皮肤皮疹部分已结痂,再次复查肝肾功能、心肌酶基本正常,后续无需再进行治疗,可以回家休养康复。

食用黑木耳为何会中毒?

黑木耳是一种在餐桌上较常见的菌类食物,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多数人在食用木耳前,都是把干木耳用水泡发后再烹制食用。然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工序里,却隐藏着巨大风险。如果在泡发过程中处理操作不当,黑木耳就会摇身一变成为致命的“毒药”。

木耳在泡发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腐败变质,细菌滋生分泌毒素,人体摄入后就会引起中毒。导致木耳中毒的细菌主要是椰毒假单胞菌,椰毒假单胞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会产生米酵菌酸,而米酵菌酸就是引起木耳中毒的罪魁祸首。米酵菌酸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因此,在食用泡发木耳时要遵循适度原则,泡发时间不宜过长,泡发超过24小时的木耳建议不再食用。泡发木耳时要勤换水,避免出现异味、浑浊、发粘的情况,食用前需反复清洗。

食用新鲜木耳也要警惕“日光性皮炎”!

干木耳泡发存在中毒的风险,食用新鲜木耳亦有中毒的风险。因鲜木耳含有光敏性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皮肤经过太阳照射后,就会引发植物日光性皮炎,多发于在面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日晒后会加重,甚至出现肿胀、水疱,常感痛痒难忍,夜间症状加重,抓破后会引起感染。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粘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严重时可能危急生命。

儿科医生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儿童中毒事件频发,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安全。家长们需注意:儿童应尽量避免进食易中毒食物,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请及时送医接受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