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消化道疾病和肿瘤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早期消化道肿瘤检出率不足15%,也就是说,有85%的消化道肿瘤在被发现时就已是晚期,而在15%的早癌检出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检查发现的。
近日,楚雄州中医医院外三科在给一例患者做胃镜检查时发现其食管早癌,运用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ESD)成功切除病变,帮助患者康复出院。
71岁的丁奶奶平日里身体挺好,就是胃疼的毛病老犯,两周前她的症状加重,便来到我院外三科就诊。根据门诊医生建议,丁奶奶做了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她的食管有局部黏膜粗糙发红区域,医生判断这片区域并非普通炎症,于是做了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科室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后,邀请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肖云良教授及其团队进行术前讨论。经过专家团队详细评估,患者病变还处于早期,符合内镜下切除指征,不需要外科开刀,可通过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ESD)完整切除病灶,达到根治效果。
在肖玉良教授的指导下,外三科消化内镜室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ESD手术,通过内镜下的精细操作完整切除病变,术中无创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患者自诉术中几乎没有疼痛感,术程顺利。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术口水平切缘和垂直切缘均为阴性,实现了治愈性切除。由于该术式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目前已康复出院。
科普延伸
“消化道癌症”是食管癌、胃癌、肠癌等较为常见的癌症类型统称。相比于身体的其他部位,消化道是一个沉默的系统,不到万不得已时都不会发声。消化道早癌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很难被发现,等出现了吃不下东西、腹胀腹痛、拉黑便、腹部有包块等明显症状时再到医院检查,往往已经是癌症晚期,治疗效果不佳。
在大家的印象中,恶性肿瘤基本上等同于不治之症。其实,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取决于发现的时机,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早期消化道肿瘤通过正规治疗完全是可以治愈的,5年生存率达95%以上。但晚期的消化道癌症患者5年以上存活率直线下降到30%以下,不仅存活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质量也会很差。
所以说,要重视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做到早诊早治。一旦发现消化道早癌,运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可以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效果。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内镜早癌筛查少不了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筛查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最直观、最主要的方法,其他辅助检查(包括CT、核磁共振等)对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多是“隔皮猜瓜”,无法发现早期的病变。通过高质量的内镜筛查能在早期发现病灶并进行内镜下治疗,将使患者大大受益。
消化道早癌高危因素梳理
40岁以上一定要重视检查
一、食管癌
1.40岁以上人群,来自食管癌高发区如川北、太行山区、江苏北部等地;
2.有消化道癌家族史者;
3.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者。
二、胃癌
1.40岁以上人群,男女不限;
2.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
3.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心贫血等疾病;
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5.存在高盐、腌制饮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
6.肿瘤标志物出现异常者。
三、大肠癌
1.大肠癌高发区以及40岁以上有症状者;
2.大肠癌术后患者;
3.患过大肠息肉者;
4.有大肠癌或者大肠息肉家族史者;
5.炎症性肠病患者;
6.大便潜血阳性。
建议有以上高危因素者,一定要进行一次消化道内镜检查,之后根据结果确定随访周期。
消化道早癌如何治疗
目前,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浅层的消化道早癌可以通过超级微创的办法,在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去除。经胃肠镜检查发现后的早期病变,再经过详细的内镜下放大、染色、超声、增强CT等检查后初步判断其范围和深度,对于适合内镜下治疗的病变可选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处理。这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下治疗的新技术,可以通过人体自然管腔完成手术,避免了开胸及开腹的痛苦,保留了消化道管腔的完整性,而且住院时间短、花费小、愈合快,可以达到根治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