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新手爸妈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宝宝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好不容易吃了半饱的奶,两三口就吐出来了,有时候甚至可能一天中出现几次吐奶的现象,这让宝妈们非常头疼。其实婴儿吐奶是很常见的现象,正确区分非正常吐奶,同时掌握以下六招就能轻松搞定。
婴儿吐奶的原因
婴儿吐奶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导致宝宝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由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吐奶多见于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婴儿胃呈水平状,胃的入口(贲门)处括约肌较松弛,而出口(幽门)处相对地较紧张,因而使奶汁易反流到食管经口腔吐出,加之此时婴儿的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若喂养方法不当,如吃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吸空奶头等,也会加重奶汁吐出。
正常吐奶稍微注意一下即可,只要不是经常性的,偶尔发生问题不大。
如果经常吐奶且护理不当,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窒息。这是因为吐出较多的奶被吸入气管,发生堵塞,另一方面,吐出的奶会流入咽鼓管,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得中耳炎。
什么是非正常吐奶呢?
频繁、大量吐奶并出现体重不增,通常预示着宝宝健康出了问题,例如宝宝吐奶后仍哭闹不止,呕吐物呈棕色或绿色或呈喷射性呕吐应该及时就医。
1、感冒、腹泻等感染
宝宝由于感冒咳嗽,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而流行性腹泻、肝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也会引起宝宝呕吐。
2、便秘
如果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延长,也可能出现腹胀吐奶。
3、食管闭锁、肠闭锁
在吞1-2口奶后即有呕吐、呛咳甚至窒息。
4、持续呕吐
宝宝呕吐为持续性,或呕吐物带有胆汁、血液或粪便,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到儿科急诊就医。
预防吐奶,学好这几招
第一招:少量、多次、不强喂
不要等到宝宝很饿再喂奶,不然饿急了的宝宝很容易使劲大哭,在哭的过程中吸入很多空气,吃奶后容易发生呕吐。新生儿提倡按需喂养,1个月以后的宝宝,大概隔3-4小时喂一次。
第二招:姿势要正确
给宝宝喂奶时,尽量把宝宝抱起来,别让他平躺着喝。如果是奶瓶喂养,奶嘴里应充满奶液,奶嘴开口大小合适,可以避免吞入太多的空气,宝宝就不那么容易吐奶了。
第三招:拍嗝法
在喂奶后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肩膀上,由下向上轻轻拍其背部,待打嗝后再让宝宝躺下,帮助宝宝把胃里的空气排出来。
第四招:喂奶前先换尿布
喂奶前先换好尿布,吃完奶后也不要马上逗宝宝。
第五招:入睡时取半卧位
宝宝吃奶后躺下睡觉时上身要稍垫高,使奶汁易经胃进入十二指肠。
第六招:沐浴及抚触
一般吃奶后1小时再给宝宝沐浴及抚触,要注意保暖。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即使吃奶后拍嗝、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宝宝偶尔吐一次奶精神状态很好的话就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