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都有相关叙述,《黄帝内经太素》中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讲的就是食物与疾病的关系。
古代医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物和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医药从食物中分化出来,二者相辅相成。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的使用原则相同,这就是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了解“药食同源”,厨房也能变成“养生药房”。
本期作者:余秋虹,主管药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医水膏药疗法”传承人,毕业于大理医学院药学专业,先后在药剂科和彝医药传承办从事药学及彝医药传承工作,熟悉中西药调剂、临床药学等工作。勤勉务实,多年来潜心传承、整理彝医药知识,曾参加《中国彝族药学》部分药物图片的生景拍摄工作及《中国彝医方剂学》编写工作,参与“彝族医药标本库建设”、“重要彝族药资源收集研究”项目,先后在各类医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篇,荣获楚雄州科技进步奖3项。
民间传说:
有一年,凡间发生了瘟疫,神医扁鹊带着弟子到玉皇山采药,灵芝、天麻、枣皮、金银花都采到了,唯独少了最主要的一味药——核桃。因为核桃去皮后极像人的大脑,它不仅温肺补肾,对哮喘咳嗽、肾虚腰痛等病有明显的疗效,最重要的是对人的脑神经系统有不可替代的滋补作用。到哪儿找核桃呢?弟子子阳建议,进瓮潭沟,向住在瓮城瀑布上瑶池边的西王母讨要。扁鹊来到瓮潭沟口,被西王母的丫鬟杜鹃挡了驾。说七仙女们正在瓮城瀑布戏水,请君稍待片刻。又等了一会儿,杜鹃说,仙女们转移到上面瑶池去了,请君入瓮吧。
瓮潭沟口小肚大,生得真像是个瓮。扁鹊进到沟里一看,两边山坡上尽是中草药,杜仲、辛夷、山茱萸,连翘、娑罗、八月札,用于救死扶伤都是上好的补品。扁鹊走到瀑布跟前,只见几十米高的瀑布像长空白练,从半空中咆哮而下,在高耸的崖壁间发出嗡嗡的回声。扁鹊正在为瓮城瀑布的壮丽景观惊叹不已,这时杜鹃送来了核桃种子,并且告诉他,这一枚核桃救不了多少人,不如把它种在沟口,经王母娘娘一点化,马上就能长成大树,就能结许多核桃。扁鹊走到沟口,按杜鹃的说法把核桃埋进土里,眨眼间,面前便长起一棵大树,并且结了无数的核桃。扁鹊就用这棵树上的核桃作药引子,救活了无数的人,最终扑灭了瘟疫。
后来,人们不断地到这儿采种育苗,百姓们的房前屋后、沟旁、渠边到处都长着核桃树,让它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向人们奉献着阴凉。
核桃仁:Juglans regia
核桃仁,又名胡桃仁、胡桃肉、核桃。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
药用价值:
味甘,性温。归肾、肺、大肠经。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肠燥便秘。
临床应用:
健大脑:核桃仁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人体营养必须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皆为大脑组织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
治失眠:经常食用核桃仁对肾虚引起的失眠有治疗作用。服法用核桃仁为5枚,白糖30克捣烂如泥,放入锅里加黄酒50毫升,小火煎30分钟,每日1剂,分两次服。
益心脏:核桃仁具有多种不饱和与单一非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对心脏有一定的好处。
抗衰老:核桃仁中所含维生素E,可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害,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物质,所以核桃有“万岁子”、“长寿果”之称。
润肠道:核桃仁可用于肠燥便秘的大便难解。本品苦泄散瘀、入肝经血分,有较强的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适用于血分淤滞较重者。
镇咳平喘:核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
药膳食疗:
核桃仁粥
原料:核桃仁50克,糯米(大米)100克。
制法:将核桃仁捣碎后和米一起下锅,加水适量煮成粥,即可。
效用:健脑补肾,养血益智。
芝麻核桃糊
原料:黑芝麻100克,核桃仁100克,蜂蜜200克。
制法:将黑芝麻、核桃仁先用文火炒黄(切忌炒焦),凉后一同研碎,放于器皿内。加入蜂蜜调成糊状即可服用。
效用:散结,宽肠,下气,用于便秘等症。
核桃山楂饮
原料:核桃仁150克,山楂50克,白糖200克。
制法:核桃仁加水少许,磨成浆,装入容器中,再加适量凉开水调成稀浆汁。山楂去核,切片,加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滤出头汁,再煮取二汁,一二汁合并,复置火上,加入白糖搅拌,待溶化后,再缓缓倒入核桃仁浆汁,边倒边搅匀,烧至微沸即可。早晚各服1次,温服为宜。
效用:补肺肾,润肠燥,消食积。用于肺虚咳嗽、气喘、腰痛、便干、食积、经少腹痛等。也可作为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老年便秘等患者的保健饮料。
温馨提示:腹泻、阴虚火旺者;痰热咳嗽、便溏腹泻、素有内热盛及痰湿重者均不宜服用。
文献记载
1.《本草拾遗》:食之令人肥健。
2.《开宝本草》:多食利小便,去五痔。
3.《七卷食经》:去积气。
4.《本草纲目》: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散肿毒,发痘疮,制铜毒。
5.《医林纂要》:补肾,润命门,固精,润大肠,通热秘,止寒泻虚泻。
6.《本草从新》:治痿,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