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医药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都有相关叙述,《黄帝内经太素》中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讲的就是食物与疾病的关系。
古代医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物和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医药从食物中分化出来,二者相辅相成。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的使用原则相同,这就是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了解“药食同源”,厨房也能变成“养生药房”。
本期作者:余秋虹
主管药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医水膏药疗法”传承人,毕业于大理医学院药学专业,先后在药剂科和彝医药传承办从事药学及彝医药传承工作,熟悉中西药调剂、临床药学等工作。勤勉务实,多年来潜心传承、整理彝医药知识,曾参加《中国彝族药学》部分药物图片的生景拍摄工作及《中国彝医方剂学》编写工作,参与“彝族医药标本库建设”、“重要彝族药资源收集研究”项目,先后在各类医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篇,荣获楚雄州科技进步奖3项。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到一年团圆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嗑着松子唠唠嗑、看看电视,尽享休闲之乐。过年过节松子已成为家家户户待客的必备品,松子不仅好吃,其药用价值也不可小觑。让我们从养生的角度一起来看看食用松子都有些什么好处呢?
松子:松科植物红松、白皮松、华山松等多种松树的种子。别名:松籽、松子仁、海松子、罗松子、红松果等。全国各地均有,我国是出口松子仁的主要国家。
营养成分:松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每百克松子肉中,含蛋白质16.7克,脂肪63.5克,碳水化合物9.8克以及矿物质钙78毫克、磷236毫克、铁6.7毫克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药用价值: 1.中医认为松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滑肠通便、润肺止咳等作用。
2.松子中富含油脂和多种营养物质,有显著的辟谷充饥作用,能够滋润五脏,补益气血,充养肌增,乌发白肤,养颜驻容,保持健康形态,是良好的美容食品。
3.松子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等都是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也是脑髓和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多食松子能够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病后身体恢复。
4.松子中所含的大量矿物质如钙、铁、磷等,一方面能够增强血管弹性,维护毛细血管的正常状态,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能给机体组织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强壮筋骨,消除疲劳,对老年人保健有极大的益处。
5.松子中富含脂肪油(约74%),主要为油酸酯和亚油酸酯,能润肠通便缓泻而不伤正气,对老人体虚便秘,小儿津亏便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6.松子是夜间补充能量的理想零食,松子富含易消化蛋白质,蛋白质可以持续稳定地为人体提供能量,增加氧气利用效率,释放更多能量。
食疗方法:
松子粥
原料:松子仁5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松子仁研碎,同粳米煮粥。粥熟后冲入适量蜂蜜即可食用。
用法:早晨空腹及晚上睡前服。
功效:补虚,养液,润肺,滑肠。适用于中老年人及体弱早衰、产后体虚、头晕目眩、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症。
松仁炒玉米
原料:松子仁50克,玉米粒300克。
配料:青豆、胡萝卜适量。
调味料:盐、鸡精、淀粉适量。
做法:松子仁用水洗净,放在油锅里炸到颜色稍微变深备用;胡萝卜切粒,盐、鸡精、淀粉用适量的水调成芡汁;油锅6成热的时候,玉米粒、青豆、胡萝卜粒入锅翻炒,最后加入松仁;玉米粒炒到变软,下芡汁翻炒至芡汁凝固即成。
松仁炒玉米一直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二者搭配,不仅口味好,更重要的是对健康有益。玉米和松仁均富含维生素E,这是种强抗氧化剂,有益智健脑、延缓衰老的作用。
温馨提示:松子虽好并非人人皆宜,松子油脂含量丰富,凡脾虚便溏、肾亏遗精、湿痰甚者均不宜多食,而且松子属于高热量食品,每100克松子可以在体内转换出近700千卡的热量,所以,每天食用松子的量以20-30克为宜,既可解馋又能满足身体需要。存放时间过长的松子会产生“油哈喇”味,不宜食用,散装的松子最好保存在密封的容器里,以防油脂氧化变质。
如何挑选松子?
一挑个头:大颗松子果实生长周期长,富含更多的营养成分。二挑饱满:饱满的果实是自然成熟的,口感细嫩、香味更佳。三挑颜色:松子壳浅褐、光亮,仁洁白,芽芯白。四挑外壳:选用不添加化学成分的物理开口,开口表面会不光滑,不均匀。
文献记载:
中国食用松子约始见载于汉代。
1.《海药本草》谓“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2.《本草经疏》谓“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发白不饥。仙人服食,多饵此物,故能延年,轻身不老”。
3.《日华子本草》载“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4.《玉楸药解》载“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
5.《本草通玄》载“益肺止嗽,补气养血,润肠止渴,温中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