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会问:为什么自家宝宝在睡觉和吃奶的时候,会听到喉咙里有“呼噜、呼噜”的声音,好像有痰咯不出来,但是宝宝明明没有感冒,这种现象正不正常,会不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少宝宝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是生理性的,有的是病理性的,这就需要宝爸宝妈们了解一下具体原因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Part.1 有一些宝宝是因为喉软骨没有发育完善而造成的,这会导致宝宝喉咙内积存痰液,属生理现象,宝宝通过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摄入,可以促使软骨发育完善,痰鸣会逐渐消失。
Part.2 有的宝宝是因为父母把奶粉调配过浓,宝宝喝奶后,残留有奶粉在喉咙、口腔,导致喉间痰鸣,这种情况可以让宝宝多饮水,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咳出,利于祛痰。同时,多喝水还可以使机体代谢所生的废物迅速从尿中排出,从而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Part.3 其次,很大一部分宝宝是因为脾胃薄弱,中气不足,脾虚不运而导致痰鸣,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多是因为孩子脾虚,不能较好地运化水湿液,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而成痰。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喉间痰鸣,以健脾和胃、顺气化痰、宽胸理气为原则。下面介绍几个推拿手法给大家。
一、捏脊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功效:可以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加强脏腑的功能,促进脾胃运动。
操作:拇指后位捏脊法,施术时患儿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露出被捏部位,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施术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掌心向下,拳眼相对,用拇指桡侧缘吸定并顶住小儿龟尾穴两旁皮肤,食指、中指前按,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3到5遍,再用手掌蘸取彝医制剂涂在治疗部位,手掌紧贴在皮肤表面,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方向的直线往返摩擦运动。
在操作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三下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捏五下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可以单独不提,其中,“单独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二、补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操作:患儿仰卧位,术者一手将小儿左手握住,并将其拇指末节屈曲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或桡侧面着力,在屈曲的拇指上,蘸取少量健脾消食膏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500次。
三、揉膻中
位置:胸骨正中,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中点。
功效:宽胸理气,利咽化痰。
操作:患儿仰卧位,术者蘸取少量清肺按摩膏,用中指端轻轻揉此穴500次。
四、揉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中央,由喉结直下可摸到一凹陷,在凹陷中央,即为本穴。
功效:通利肺气,理气化痰。
操作:患儿仰卧位,术者蘸取少量清肺按摩膏,用拇指指腹端轻轻揉此穴500次。
另外,宝宝的咳嗽反射差,排痰反射不完善,家长可利用蒸气法帮助宝宝排痰,将沸水倒入盆内,抱起宝宝,使其口鼻对着升起的水蒸气吸入,可使痰液变稀,利于痰液排除。
(儿科 董晓燕)